手机端
微信
水利部:超八成地下水遭受污染威胁
2016年04月15日   来源: 金台网  作者: 仇晓静

水利部最近公开的2016年1月《地下水动态月报》(以下简称《月报》)显示,全国地下水“普遍水质较差”。

八成地下水不宜饮用

水利部于2015年对分布于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山西及西北地区盆地和平原、江汉平原的2103眼地下水水井进行了监测,本轮2103眼水井的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无I类水,II至III类水418个,占总数的19.9%;IV类水691个,占32.9%;V类水994个,占47.3%。

值得注意的是,IV类水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已经不适合人类饮用,V类水污染就更加严重。这也意味着,超八成地下水遭受污染威胁。《月报》还显示,主要污染指标除总硬度、锰、铁和氟化物可能由于水文地质化学背景而监测值偏高外,主要污染指标中“三氮”污染情况较重,部分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污染。

IV类水和V类水污染实际上并不太适合人类直接接触。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从监测流域和监测对象看,这个高达80%的数值并不特别令人惊讶。其中出现的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污染,是因为流经城市的浅层地下水,更容易遭受农业面源、工业废弃物以及垃圾掩埋污染。”

超采成为威胁水安全黑手

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和松辽等流域,除了污染严重,超采也正在成为流域内地下水的主要威胁。

我国自70年代中期开始大规模开发地下水资源,到20世纪初,全国地下水开采量已超过1000亿m³,仅次于美国、印度,居世界第三位。

根据水利部发布的《月报》显示,2016年1月,全国主要平原区地下水储存量比去年同期减少82.4亿立方米,单黄淮海平原就减少了49.2亿立方米,其中又以河北地区地下水储存量减少为首:一年间,河北地区减少了22.1亿立方米的地下水。

马军表示,“针对地下水的治理,其花费更甚于治理地表水,地下水污染问题相对复杂,而地下水的超采,还会带来地缝、塌陷等次生灾害。”

居民用水安全能保证吗?

根据此前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数据,目前全国657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全国范围内,有近70%的人口饮用地下水。那么高达八成的地下水污染监测结果,会影响居民饮用水的安全吗?

“一般来说,城市内多采用深层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深层地下水不易遭受污染。”马军说,“但还有很多农村地区居民饮用浅层地下水,污染将主要对他们带来影响。”

但这并不意味着现有的调查结果与百姓用水没有直接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浅层地下水的污染,与地表水的污染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以浅层地下水为主要监测对象的结果,也说明流域内地表水亦存在相应污染。旱季时,浅层地下水会补给地表水;同理,地下水的补给来自地表水。

保护地下水刻不容缓

地下水事关居民用水安全,如何维护好我国水资源权益和国家水安全,治理地下水污染、控制杜绝地下水超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同步监控地表地下水污染状况,统筹环保、国土、水利等部门的地表水、地下水监测断面(井),提升环境监测和风险防控能力。

二是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特别是傍河地下水开采,控制地表水污染物向地下的运移。

三是在岩溶地区、京津冀等区域进行示范,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及影响,并试点开展修复。

水利部长陈雷近日公开表示,必须全面推进治水思路理念、方式方法、体制机制创新,统筹解决好水短缺、水灾害、水生态、水环境问题。我国水情复杂、水利建设历史欠账多,水利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必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公众号
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