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电影市场的焦点之一是好莱坞大片《美国队长3》与国产文艺片《百鸟朝凤》在5月6日的同日上映。因《百鸟朝凤》是著名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的遗作,而吴导演又被尊称为第五代导演的“教父”,故网上也有人说这是“中国电影队长”与“美国队长”之间的PK。
不出所料,电影上映首周,《美队3》排片大于50%,票房轻松跨过8亿,而《百鸟》排片却不足1%,只有寥寥365万进账。为此,影片“志愿者队长”方励跪求影院经理多排片,而该视频也于5月12日晚刷爆朋友圈。舆论围绕着影片本身、影院排片、文艺电影发展等话题迅速发酵。
面对周末又一轮新片起映,《百鸟朝凤》恐遭夭折的境遇下,援军方励,以《百鸟朝凤》制片人的身份现身,通过新浪直播,声泪俱下“请求”院线经理增加周末黄金场排片,并用直播下跪的方式为影片作最后的“搏杀”。此举遭到多方非议,“道德绑架”的指责不绝于耳,不仅如此,不少人认为此举是对大师作品的亵渎,降低了吴导及作品的身价。
而方励表示,出发点只是为了在周末能多一场排片,让更多的人看到大师的优秀作品,下跪之举乃情之所至,并非预谋,更无绑架之说。
但这一跪带来的影响却与日俱增,“方励一跪值7000万”的声音频频响起。包括吴天明女儿吴妍妍在内的该影片相关人士及圈内人士,对方励这一举动给影片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深表感激。究竟这一跪是好是坏,各有所见。笔者认为,抛开艺术气质本身不谈,能让更多的百姓了解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而不是只存活在各类奖项和少数人的口碑中,这本身就是一件正确的善事。在各路奇葩营销方式大行其道的今天,“无意之举”带来的正面影响本当无可厚非。
5月12日当晚事件一出,第二日迅速全网发酵,事态全面升级,“文艺青年”们纷纷转发相关消息,各种助威声不绝于耳,“自来水”的潮涌甚至大有淹没微博、微信朋友圈及院线排片经理的趋势。从主流到地方的各路媒体,从机关单位到民间组织的各路豪杰,纷纷关注并争相报道,一时间社交圈都被“百鸟”刷屏了。
不到半日,上座率激增,超过当红热片《美国队长3》数倍有余,排片及票房占比也在大踏步上扬,原本可能止步于400万的影片,截至5月28日(半个月的时间)已达7600万票房,并仍在稳步攀升,上座率居高不下。各位影片主创也被各个媒体 “约见”,各类访谈、专访、演讲、交流、见面会的邀约已快让众人排不开行程。
而我们不禁要想,在方励下跪之前,这些夸赞电影本身的声音为何寥寥无几?观众究竟是喜欢电影本身,还是被这一事件影响而产生的借势举动?追片动机是真的喜欢这部艺术影片,还是被这一舆论下的时尚之举所鼓动?
《我在方励下跪之前看的<百鸟朝凤>》一文也被随即转遍朋友圈。很多人都说之前都不知道这部影片,指责宣传做得太差,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在影片上映前,包括徐克、韩寒、贾樟柯、王珞丹、陶泽如、袁立、黄建新等大咖在内的多位明星纷纷自发义务为影片路演站台,首映礼上更是有陈凯歌、管虎、梁静、何平、吴若甫等大咖到场助阵,范冰冰、黄渤、张艺谋、马丁·斯科塞斯导演等大腕视频滚动推荐。但这一切依然无法打动各路媒体、院线及观众们的那颗后知后觉的有“情怀”的心。
《百鸟朝凤》这部影片从拍摄到最终上映可谓命运多舛,在2012年完成拍摄后,因题材等商业原因无一家发行公司愿意为这样一部影片做院线发行,直到2014年导演吴天明抱憾离世,影片的上映之日仍遥遥无期。
2015年,尽管有发行公司愿意义务为影片发行,并与片方以及吴天明之女吴妍妍各自拿出一百万作为电影宣发经费,也并没有改变媒体不愿多提,影院不愿多排的现状。由于影片票房预估仅为500万,因此三方合力此举并不为盈利。但是方励一跪引发社会舆论漩涡,社会开始指责影片宣发团队不作为,却不知宣发团队承受着舆论与影院排片的双重压力。
跪后的一周,电影市场“变脸”了,《百鸟》成了影院的香饽饽,从场均人次、上座率来看,市场表现都超过了《美队3》,与前一周相比简直成了冰火两重天,放映场次增加627%,观众人次增加1497%,票房收入增长1481%,场均人次提高了120%。
与此同时,影院对5月14日(周六)的排场做了幅度较大的调整(约增4倍),在上座率仍保持高位坚挺的情况下,5月15日(周日)的排场又比前一日增加约65%,致使百鸟朝凤的单日票房在上映的第十天创纪录破千万,周日总票房是周六的140%,真正的逆袭无可争议的摆在了电影人面前。
5月26日,影片正式宣布延期放映一个月。
但是,仍有不少影院在一跪之后,也就是电影上映一周后才开始向发行公司索要拷贝素材、查询秘钥等信息,可见最初已经上映了一个星期的《百鸟朝凤》,一场都没有排映过。这样的影院不在少数。
下跪后不久,各路院线及影院纷纷打出“情怀”牌,公开表示愿意为《百鸟朝凤》、为艺术增加排片,长线放映,以示自己作为“电影人”的赤诚之心。但在上座率及票房占比纷纷起势的情况下,这样的举动与其之前的表现大相径庭,无异于“得了便宜又卖乖”的双赢表现。部分影院,更有甚者,将《百鸟朝凤》这样一部2D影片排进了VIP厅,一张票达到百元以上,此举既保证了影院“有情怀,有排片”,还可以保证“高收益、高票房”。
从另一角度出发,追求市场效益的影院此举也在情理之中,只是总让人感到一丝别扭。
《百鸟朝凤》的市场变脸肯定是个案,跪求前后的市场表现很容易被误读为只要跪求就会增加排场和票房,其实不然,这中间应该有着符合市场规律的轨迹:
跪求排片—网友关注—提升上座—增加场次—稳定票房
2006年底,《三峡好人》选择在圣诞档与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同日上映,导演贾樟柯说过:“我想看看在这个崇拜黄金的年代,谁还关心好人。”结果这部威尼斯金狮奖的影片在国内以200万票房“殉情”。
接受采访时,方励把这一跪称为“英雄救美”,毕竟带来的是超过7000万的真金白银的票房,自然欣慰。需要强调的是,吴天明作为中国电影老前辈的人格魅力以及《百鸟朝凤》自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水准,才是制片人方励甘为影片做志愿者的稳固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