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微信
理财变“失财” 半数大学生无法识破诈骗陷阱
2016年10月09日   来源: 金台网  作者: 仇晓静

开学以来,各地频发大学生被骗案件,理财类诈骗尤甚。如今,很多大学生热衷于投资理财。然而在培养独立生活能力与经济承担能力的同时,大学生投资理财也因为风险甄别能力不足,财商素养欠缺而问题频出。

蚂蚁金服商学院联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与法治协同创新中心对全国近千所大学的30万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的防骗能力平均得分仅为69分,其中,48%学生无法识破校园贷诈骗陷阱,愿意为了借钱先交保证金,23%的大学生相信存在无风险且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容易被高利息诱骗。

大学生“爱理财”但缺乏专业指导

有不少大学生表示,理财知识大都通过查阅资料、上网学习等方式了解,学校学习的课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相对单调和死板,且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实用性低,对现实中的指导作用较低。

2016年5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蚂蚁金服商学院、清研智库三方联合发布的《中国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15.6%的大学生对理财持“非常欢迎”的态度,44.6%的大学生支持理财,只有0.5%的人对理财非常反感。超过99%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选择银行存款和余额宝,而选择股票、基金、P2P的分别占20%、15%、11%。

《中国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显示,多数“90后”大学生认为学校财商教育、实际理财投资、网络媒体传播是靠谱的财商教育途径,57.5%的大学生首选学校教育作为财商教育的靠谱途径,他们希望学校财商教育的模式是“大学的选修课、公开课等开放式讲座”,更有39.7%的大学生认为财商课有“纳入大学生必修课作为通识教育”的必要。

易入误区需量力而行

理财产品种类繁多,而大学生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往往在追逐高收益的同时忽视高风险。

《中国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六成大学生认为存在利率高与风险低并存的产品,他们极易被一些鼓吹“高收益低风险”的P2P理财产品带入误区。

米庄理财是杭州一家互联网金融理财公司,CEO陈成庄提醒大学生应掌握几个辨别互联网金融平台是否靠谱的方式。比如看其是否有一定规模、口碑,不要盲目追求高利益,当利率超过20%时要擦亮眼睛,同时关注平台提供服务的还款方式和信息收集是否合理,部分诈骗平台会打着理财的名义收集信息牟利。

随着社会发展变化,无论是父母家庭抑或学校组织,都越来越多的支持学生建立信用意识,学习理财知识,但是大学生在做选择时,应考虑自身经济和生活能力,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不冲动,不盲从。

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杨建华说,树立合理目标和健康的价值观,做成或失败都不影响日常生活。社会、学校和家庭应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理财,树立正确的观念,不指望大学生理财赚大钱,主要是提升技能,积累经验。

公众号
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