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微信
前三季度金融业319次融资1050亿(一)
2016年10月19日   来源: 亿欧网  作者: 段昌兴

每年的十一长假,让该年度的第三个季度完美画上句号。距离2017年仅剩下不到三个月,统计今年前三个季度的数据,为最后一个季度的规划做参考。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金融业共获得319次融资,累计融资金额不少于1050亿元,融资金额远超美国金融业。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分别获得108次、85次、55次和35次融资,为国内城市前四。P2P保险、理财和消费金融是获得融资次数最多的四种细分业态。

不太冷的“资本寒冬”

今年融资次数整体呈现出下行趋势,但月均融资次数分布较为均匀。

通过和去年对比发现,天使轮、A轮和B轮融资次数均大幅度减少,同比分别减少58.6%、56.2%和40.7%。与去年一样的是,走到C轮以后的企业少之又少。

“资本寒冬”论似乎是从2015年开始盛行,但去年恰恰是投资机构完成投资次数最多的。2016年前三季度,319次的融资次数虽然逊色于2015年同期,但已经超越2014年全年融资次数之和。这说明现在固然处于“资本寒冬”,但这个冬天并不太冷。

1998年,腾讯创立,并在创立一年后获得IDG几百万美元的风险投资;1999年,阿里创立,在当年获得高盛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现今,腾讯和阿里在亚洲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位置上轮流坐庄。

如果不是获得了IDG、高盛等的风险投资,腾讯和阿里可能在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大潮时已经应声倒下了。历史不容假设,因为风险投资的存在,捉襟见肘的创业者终于赢得未来。

风险投资不断前进的内在驱动力是科技的不断发展。带来数量级提高的某项技术或者商业模式,无论其出现时的经济大环境如何,总会遇到识货的伯乐(比如谷歌就是在互联网泡沫破灭期创立的,首笔融资的出资方就有世界顶级投资机构红杉资本)。

当初,腾讯和阿里的钱都漂洋过海而来,今天就不一样了,因为中国的一线城市已经云集了顶级的人民币投资机构,正在寒冬狩猎最佳项目。那么问题来了,哪个城市才是未来的金融中心呢?

谁是未来的金融中心

今年的319次融资,分属于东部303次,中部7次,西部9次。如果按照中国七大区进行统计,除了东北三省以外,其余六区今年均有金融企业获得融资。

按照城市统计,获得投资机构青睐的企业最多的为北京,共获得108次投资;其次是上海,共获得85次;再其次是深圳和杭州,分别获得55次和35次。

一般来说,投资机构致力于发掘和培育明日之星。金融业今日的蓬勃创新,赢得的是长远的未来。并且,北京是18家券商总部、59家保险公司总部、47家公募基金总部、11家信托公司总部,以及包含工农中建在内的14家大中型银行总部;北京在与上海的竞争中已经占据优势。

北京在大众心中的符号定位,一直是中国的权力和文化中心,未来很有望成为超越上海、深圳成为中国金融中心。这无疑给金融业创业者带来启示,选择在北京创业,更便于了解国内的金融前沿,也在接近投资机构方面有地缘优势,也即距离资本更近。

公众号
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