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微信
盘点中国载人航天经济账,到底花了多少钱?
2016年10月19日   来源: 金台网  作者: 周海涛

自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截至目前,我国已成功发射11艘神舟飞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累计有11名航天员14次圆梦太空。

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交会对接,欢欣鼓舞之余,有人不禁会问,中国载人航天花费几何?所得几何?对普通民众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在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再获突破的关口,让我们一起算一算经济账。

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花了多少钱

2012年6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曾表示,我们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在完成第一步任务,也就是完成神舟六号任务以后,经费一共花了200亿元人民币。到现在为止,我们全部完成交会对接任务,也就是到2013年完成神舟十号的任务,从预算上来讲,应该也是不到200亿元,约190亿元。

也就是说,截至神舟十号完成任务,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花费约390亿元,人均花费约28.7元(按2013年末全国总人口数136072万人计算,排除通货膨胀因素)。

“我们这些年发展的确很快,但这是相对于过去规模小、发展慢而言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居全球第二,“如果把航天看成一个工业体系,与国家经济同步发展也是正常的。”

据报道,美国宇航局2016财年预算达到193亿美元(约合1300亿元人民币)。“中国载人航天20年的花费不及美国一年的投入。”周建平说,近年来,美国宇航局每年的预算大概在170亿到180亿美元,俄罗斯也不断加大投入。与美俄相比,中国载人航天的起步晚,规模也略小,“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1995年至2013年间,中国专利申请授权数快速增长。

制图:金台网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促进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整体提升

载人航天技术领域是目前国际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高技术领域之一,除中国、美国、俄罗斯外,没有其他国家可以独立开展载人航天工程及任务。

载人航天是一项高端工程,也和国计民生紧密相连,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20多年来,我国载人航天有2000余项技术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据有关研究机构测算,投入产出比在1:10到1:12之间。

今年9月14日,在天宫二号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表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实施以来,在组织实施航天飞行任务、突破和掌握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的过程中,取得了近千项国家级发明专利,推进了我国航天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国航天科技产业实现了跨越发展,并辐射带动了力学、天文学、地球科学、航天医学、空间科学等科学领域和系统工程、自动控制、计算机、航天动力、通信、遥感、新能源、新材料、微电子、光电子等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美国阿波罗工程曾派生出大约3000种应用技术的专利成果,包括航天航空、军事、通信、材料、医疗卫生、计算机等,带动了上世纪整个60年代和70年代高新技术的全面发展。另一个事实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的20多年,同样是我国高新技术、专利数量持续高速增长的20多年。

航天工程对于科技发展的强大牵引力,不言自明。

1995年至2013年间,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额对比。

制图:金台网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航天科技改变现代中国人的生活

说到载人航天,很多人就会联想到“高精尖”、“高大上”等词汇。事实上,航天科技离我们并不遥远,并已给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改变。

果珍、脱水蔬菜等耳熟能详的日常用品,源于航天员饮料和航天食品脱水菜;各类时髦运动鞋“中空吹塑成型”的制造技术,源于航天服内胆的制作;现代医学界大量应用的重症监护病房,源于对航天员进行健康检测需要而诞生……载人航天看似遥不可及,其实处处渗透在普通百姓的生活里。

当你手持遥控器在几十个频道间不停地选择电视节目时,当你收听天气预报时,当你打电话或者上网时,你已经在享受来自卫星的服务了。而你餐桌上可口的菜品、生病时服用的药品,都可能有太空背景。

“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离不开航天。”在现代生活中,集卫星通信、特种探测、仿真技术等于一体的“智慧城市”,面向重大赛事、活动的智能安保系统,针对超高建筑的高层楼宇灭火系统,有效防止偷漏税的增值税发票防伪税控系统等,以及气象预报、防灾减灾等方面,均离不开航天科技的贡献。

我国计划在2022年前后建成空间站,可支持科学家从事前沿探索、空间技术研究和空间资源的开放利用。届时,相信中国空间站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欣喜。

公众号
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