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微信
绿肥回归田野,叫好还应叫座
2016年12月01日   来源: 金台网

特约作者:彭国正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绿肥在农业生产中改良土壤、提供养殖所需的饲草、增加经济收入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功效,逐步被广大群众重新接受和认识,种植绿肥开始恢复并扩大。湖北省通城城郊种植了近万亩的绿肥作物,广西麒麟区推行绿肥种植,让38万亩土地吃上“营养餐”,山西省则计划到2020年,绿肥作物生产面积达到115万至130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3左右。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通过种植绿肥改善土壤,提升农民收入的情况并不少见。江西省南城县万坊镇钟家边村种植户黄水龙去年在自家的4亩多田地种上红花草,共花费成本约160元,而产出的鲜草超过了5000公斤,2016年春耕将红花草还田后,他给每亩土地少施了尿素、氯化钾,共节约成本300多元,田地肥力不比别人差,土壤墒情还得到了改善。今年他将家里的6亩水田全部种植了红花草。“土地太板结了,种红花草改善了很多,还节约了化肥。”黄水龙深有感触地说。

其实中国很早就有利用绿肥的历史,《诗经·周颂》就有“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的记载,文章认为黍稷生长茂盛与锄下的杂草腐烂后肥田有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普遍种植绿肥,1978年绿肥作物的总面积达到1190万公顷,种植区域遍及全国各地。由于化肥的推广使用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绿肥逐渐被打入“冷宫”,种植规模一度萎缩。

为了增加生物有机肥源,培肥土壤,净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化肥利用率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开始在以前的绿肥主产区大力实施“沃土工程”,推广红花草、油菜等绿肥种植和秸秆还田技术,进行回田补肥,给土地安排绿色“营养套餐”。通过种植绿肥,大大减少了化肥用量,好处十分明显。湖北省耕肥站首席专家鲁明星为此算了一笔账:种一季绿肥,每亩可减少20%—30%的用肥量,可节约100—200元成本。虽然目前红花草的种子每公斤要15元左右,一亩地得3—5斤,跟用化肥的成本差不多,但两三年后,随着耕地固氮能力的增强,每亩用量只要3斤种子就足够了,成本可大大降低;也可自留种子,便省去了这笔开支;又可用油菜作绿肥,每亩种子费用只需要四五块钱,成本低廉。

虽然绿肥的功效看得见,不过在不少地方绿肥种植还是呈现出叫好不叫座的尴尬景象。江西省南城县农业部门曾经对农民种植绿肥意愿作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70%左右的农民不愿意种植。农民种植绿肥意愿不够强烈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三点:一是对绿肥的作用认识不够;二是补贴政策面比较窄;三是种植资源匮乏,种植技术水平低。而很多小户型的农户积极性几乎没有。“利用冬闲田种植绿肥的主要是一些合作社、种田大户,他们能够享受到一定的补贴。”江西省南城县土肥管理站站长付鹏鸿说。

绿色环保是将来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而种植红花草、油菜是“绿肥”回归田野实现绿色种植的重要举措。以湖北省为例,湖北省从2009年开始推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共约7万亩示范耕地,每亩都有50元的绿肥补贴,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种植绿肥的积极性。江西部分县2016年也加大了对绿肥种植户的引导和扶持力度,通过免费优先供种、直补现金奖励的办法鼓励农民因地制宜扩大红花草、油菜等绿肥种植规模;为了保证绿肥种植成效,还在万坊镇、徐家乡等地建立4个绿肥种植基地示范片,派出10多名技术人员对种植户进行全程跟踪、科学管理,保证绿肥种植成效。湖南省湘西地区有耕地面积193533.4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52%,其中旱地40000公顷。针对旱地绿肥的薄弱环节,该地区通过每亩补助一定资金的办法积极推广在旱地作物中间套种绿肥,种植豌豆、满园花、苕子、黑饭豆等,绿肥种植面积大幅增加。

用活政策杠杆,让农民从绿肥种植中得到实打实的好处,“绿肥”回归田野才能叫好又叫座。

本文由作者独家授权金台网刊载,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金台网。

公众号
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