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微信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如何让“1+1+1>3”
2018年08月16日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李慧

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16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4200亿元,同比增长15%。全国农村网商超过980万家,带动就业超过2800万人。

数据背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态势突出。

“乡村产业振兴,必须把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根本途径,把加工业和休闲旅游作为融合的重点产业,把创业创新作为融合的强大动能。”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说。

目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态势良好,农村创业创新活力迸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量兴起。如何以创业创新促进融合,以产业支撑融合,用机制带动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如何融出“1+1+1>3”的效果?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1、补齐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短板

近年来,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产品加工业稳中向好。2017年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2万亿元,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2012年的1.9:1提高到2.3:1。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应从哪些产业入手?

农产品加工业是连接工农、沟通城乡的产业。然而,总体看,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仍然大而不强,与城乡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不相适应,加快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迫在眉睫。

针对以上短板,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文,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作出系统部署。此后,在多部门推动下,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政策取得实质性突破。

“要统筹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后续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加工,各个环节要协调起来发展,开发多元化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宗锦耀说。

在延伸产业链条的指引下,在江苏灌南县,小小的食用菌如今成长为富民大产业。在扩大鲜菇规模产能的同时,通过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利用杏鲍菇菌渣二次发酵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草菇等,延伸了产业链条,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宗锦耀说,从全国层面看,要通过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力争到2020年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加工业转化率达到68%,规模以上主营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与农产品加工的比值由现在的2.2:1提高到2.4:1。通过提升行动实现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的协调发展。

休闲旅游是农村产业融合的重点产业。“要促进乡村旅游产品质量、硬件设施建设的升级,软件管理服务的升级,文化内涵的升级,环境卫生的升级,人员素质技能的升级,真正打造一批生态优、环境美、产业强、农民富、机制好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局副局长潘利兵说。

2、凝聚返乡创业的强大动能

青山绿水,重峦叠嶂,乡村自然美景浑然天成,这里是湖南省平江县童市镇大糙村。

平江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大糙村距离平江县40多公里,交通不便,但是这里却有漫山遍野的油茶树。

2014年,当全国脱贫攻坚战号角吹响时,在外工作的姚文、姚武兄弟俩毅然“裸辞”返乡创业,带领家乡人民同奔小康。4年来,姚氏兄弟有效开发利用荒山4000余亩,共计帮扶贫困户100户350余人。

当前,农村创业创新涌现出特征明显的三大群体,即返乡、下乡、本乡人员,既有具有农村户籍的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和退役士兵等返乡人员,也有具有城镇户籍的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有意愿有能力的城镇居民等下乡人员,还有农村能人和农村青年等本乡人员。

“过去主要是农村向城市流动,现在有一部分人从城市又回到农村,呈现双向流动的局面。”潘利兵说,2017年全国返乡下乡“双创”人员累计达到740万人,农村本地非农自营人员3140万人。54%的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运用了网络等现代手段,82%以上创办的是产业融合项目,89.3%是多人联合抱团创业,形成了一大批农村产业融合利益共同体。

针对农村“双创”的痛点,此前,国办印发文件,推出了金融服务、财政支持、用地用电等8个政策大礼包。此后,各地在支持返乡人员创业上做了更多探索。

潘利兵表示,当前要积极打造各类园区和基地等农村创业创新的主战场,跟踪已经发布的1096家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运行情况,加快支持建设一批区域特色比较明显、科技创新条件比较好的园区基地,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支持发展乡土产业、养生养老以及农村服务业。

3、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央财政近年来安排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资金52亿元,支持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经营主体;安排产地初加工资金45亿元,补助农户和合作社建设初加工设施12万余座。据测算,农村产业融合使订单生产农户的比例达到45%,经营收入增加了67%。

当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正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农民就业增收开辟新渠道。然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地方融合发展水平不高,产加销脱节或衔接不紧密,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不充分,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完善,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还不够。”宗锦耀说。

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打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空间,各地在思索、在实践。

在江西省定南县,通过引领特色种植养殖基地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开展“基地联农富民”活动,促进基地和农户共赢。目前,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模式,定南建成了历市镇太公村千亩高标准蔬菜基地、车步村万亩茭白基地、鹅公镇百亩药菊基地等特色种养示范基地200多个,这些种养“孵化基地”共与6800多户农民签订共同经营合同,年户均增收2.3万余元。

“产业融合的要义,首先是让农民能够分享二、三产业增值的收益,其次是能够打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宗锦耀认为,要大力推进利益联结机制创新,让受益者不仅有“老板”,更要有“老乡”;支持企农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关系,打造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命运与共的融合利益共同体,形成多业态打造、多主体参与、多机制联结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公众号
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