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微信
恼人的朋友圈
2015年06月18日   来源: 百度百家

从昨天开始占据头条的是一条比较奇怪的新闻,这跟你我的朋友圈有关。似乎突然之间,所有人的朋友圈里都出现了一些转发的消息,说是希望能够将拐卖儿童的量刑标准一律定为死刑,也就是除了死刑之外,没有其他选项。所有转发内容都带上一条黑底白字的图片,上面再用红色印章盖上“死刑”两个大字,颇具视觉冲击力。

为什么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开始转发?有人说是为了推广一部电视剧,另外有说是为了推广网站或者是公众号。在阅读原文处确实可能会找到一些营销号的蛛丝马迹。不过,媒体考证的起因是央视的一部纪录片。此前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呼吁,对于罪行严重的人贩子应该判处死刑。与朋友圈说法明显不同的是,陈士渠并没有说一律判死,而是“实际上,这些年国家对拐卖儿童的人贩子一直都是从重处罚”;“今后在处罚罪行严重的人贩子时应多使用死刑”。

这个转发现象出来之后得到了媒体的关注,同时也有很多学法律的朋友站出来反对。主要的几个反对原因是:

刑法三原则: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人人平等;修改法律必须按照程序来,而不是仅仅听从舆论而改变;一律判死只会让犯罪分子更加猖狂,把更多的罪犯变成亡命之徒,无助于降低犯罪率;消除拐卖人口现象应该从需求方入手,加大对买家的处罚力度,同时改善生育和收养相关政策。

接下来引起我注意的是,提出反对意见的人,有一部分并不希望自己的文章被朋友圈随意转载。这些人都深知版权维护的重要性,觉得自己的文章被转载不署名,不支付稿酬,甚至被曲解,都是不可接受的。在一个获得赞同数很高的知乎答案之下,我看到有微信公众号运营者过来询问是否同意转载,也说要支付稿费。然而作者回复:“我还是比较在意公众号转载这件事情,还是算了吧”。

这样做会导致一个显而易见的矛盾。在朋友圈外发表意见的人,都是希望能够反驳朋友圈的转发,可是他们的声音却无法到达朋友圈这个“主战场”。看到他们文章的人早就知道他们的观点了,不知道的人却一直无法看到这些文章。

其实我们早就知道微信公众号是侵权重灾区。有很多经过裁剪,甚至于跟原意面目全非的内容,可能原本是比较科学的结论和推论,但是想要得出这些推论,则需要经过一个特别长的论证过程。随意把论证过程省略,会得出比较极端化的结论,甚至根本就违反了文章作者的本意。尽管如此,若要坚持敝帚自珍,把反对意见放在自己的圈子当中,禁止传播,这可能更加无法解决当初“引战”的问题,朋友圈依然是一片乌烟瘴气。

如果按照传播规律而言,无序进化的朋友圈文章显然更胜一筹,若要与朋友圈转发作战,就必须学会类似的战斗方式,让自己的文章更有传播性,而且至少是应该乐于传播。可是我们无法要求文章作者去做什么,毕竟他们对自己的文章有处置权。

实际上,转发活动只是微信朋友圈惹人烦恼的其中一个原因。什么星座,养生,中医,美容之类的话题,只要加了父母辈的人,你总会看得见。而且,就算是同龄人,也会有平时根本就不联系的,突然就要求你为他们家孩子的照片投票,而且连着好几天一直发,乐此不疲。这实际上是非常蛮横无理的社交行为,也许只不过是因为不见面,所以可以更无所顾忌。只是每次都需要专业人士科普,再转发过去一战,实在太累。

发生这一切的最大原因,实际上是朋友圈弄塌了原本好好的那堵区隔陌生人的围墙。朋友圈本身设立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你和真实存在的朋友来互动,它的产品设定,使得只有真正兴味相投的密友互动,才不至于反感。尽管微信提供了保留某人为微信好友却屏蔽他朋友圈的功能,但这并不是微信的默认选项。因此总体上引发的还是原有的人际关系被打乱,原有的距离感和等级感被消失所引起的混乱。

总体来说,最好的办法还是直接拉黑,让你的微信朋友圈能够真实地反映你的好友关系。在痛下“黑”手的时候,别有任何顾忌,毕竟那也不是你真正的朋友。

公众号
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