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微信
钮文新:拯救实体经济已刻不容缓
2015年08月07日   来源: 经济网  作者: 钮文新

在中国,提起来就让人头疼的轻纺工业是“落后产业”吗,是低附加值产业吗?如果是“落后产业”,是低附加值产业,美国为什么欢迎中国纺纱业到美国设厂?近日,《纽约时报》发表题为《产业链大逆转中国纱厂登陆美国》的文章,文中称:中国纺纱业成本比美国高30%,中国的纱厂开始在美国设厂。文章指出:纺纱业只是一个缩影,随着房价、人工、能源等成本的增长,关键是房地产泡沫,中国制造业不再像一如既往地纵横捭阖,国际竞争力下降。

当然,问题并不简单。但在我看,这样的情况不只是说明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而更重要的是:这一现象,恰恰是中国实体经济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结果。现任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曾经发表专题演讲,而着力批评了《劳动法》对中国实体经济构成的影响。但在我看,中国实体经济环境越发恶劣,其中金融因素则显得更加突出而隐蔽。这就是我们一直批评问题:中国金融改革是在沿着“金融资本主义”的方向推进,而这个方向恰恰是实体经济成本越来越高的方向。

布雷顿森林解体之后,金融管制的放松,全球经济一体化化的推进,正是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基础。金融管制放松导致金融大爆炸,金融空转严重推高发达国家的金融成本,而金融强势正是美国实体产业大规模被迫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关键所在,更是美国经济空心化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一直强调中国金融改革需要从新梳理。否则,我们希望实现的目标将于我们推进改革的结果构成严重矛盾。比如,我们改革是为了推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但如果我们沿着金融资本主义的一套推进改革,势必导致“去实业化”的结果,这不是巨大的矛盾吗?

说到这儿,我们不得不说的问题是人民币“汇改”,而中美实业成本的落差实际与此密切相关,因为它证明了IMF最近才给出的判断:人民币汇率不再低估。但依我看,岂止是不再低估,而实际是被严重高估。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劳动力价格比较与汇率相关,房地产价格比较同样与汇率相关。

比如房地产。在中国,所有学者谈到房价问题只会就事论事地批判泡沫,但都在回避一个重要事实:世界各国的经济实践表明,在开放条件下,本币长时间不断升值必然导致该国房价不断上涨。日本如此、欧洲如此、东南亚各国也是如此(固定汇率之下的本币不断高估),几乎无一例外。所以过去10年间,人民币不断升值,这必然导致中国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很好理解,去回顾一个2005年之后,外资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热情便可一目了然。况且,中国有4000万华侨,他们当中的一半愿意在国内购买一套房产,那将何等巨大的需求?所以我可以肯定地讲:中国房价过高,与人民币长期升值密切相关。

再说劳动力价格,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大幅度压低本币币值,而欧洲、日本紧跟其后,当中国货币政策被美国逼着紧缩、而人民币被迫升值的过程中,这必然中国劳动力价格相对发达国家提高,而它们的劳动力价格相对下降。加之中国《劳动法》的作用,加之美国开始自己开发石油、页岩气的共同作用,这必然导致美国实体经济成本大幅下降。更重要的是:美国QE过程中“扭曲操作”,大量释放长期流动性,压低长端利率,更为美国金融市场提供了“形成资本”的有利条件。

正是上述所有因素的比较作用,美国重新变成了对实体经济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为什么不是欧洲和日本?因为,美国让欧洲吃了“欧债危机的泻药”,而让日本也吃下了“地区局势不稳的泻药”。所以我们放眼世界,此时此刻,似乎只有美国最适合实体经济的发展。

反观中国,近年来增长最快的投资是什么?金融投资。当中国GDP增长仅有7%左右的时候,金融投资长期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甚至超出GDP一倍有余。再看看,中国金融改革在做什么?放松金融管制,任由金融空转恶化实体经济生存环境。更为可怕的是:目前有一股力量还在阻止人民币有序贬值,试图维系人民币的高估态势,而等待中国实体经济的进一步恶化。要知道,中国实体经济恶化程度越深,人民币高估越严重,早晚会有一天掉下来,那就是大危机。

所以,我们已经到了重要的关头。重新梳理中国的金融改革思路,拯救实体经济已经刻不容缓。当然,股市风波让我们意识到了危险,但这绝不只是股市的问题,我们必须沿着威胁之相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

公众号
手机端